3 掌握变量
可以重复用的东西放进变量吧
大纲
变量和赋值
计数器
累加器
练习:鲁宾逊的问题
变量和赋值
在之前的课里,我们计算那个四则运算
一种方式是是直接输入整个式子
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来做。
第一行的代码意思是指,把4+3计算一下,然后把计算结果放到a里面存起来。可以简单理解a就好像是一个保管箱,它保存了4+3的结果,你可以在后面一直使用它。这种计算机里面用于存放东西的保管箱,我们把它叫作变量。第一行代码就是定义一个变量,定义变量通过等号来做,等号左边的a就是变量名,等号右边是要存放的内容。变量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我们用很多次。这种定义变量的操作也叫作“赋值”,中间的等号就是赋值操作符。
第二行的代码是类似的,把5/2的结果存放在b里面,第三行是计算那个式子,因为4+3使用了两次,所以直接调用前面已经定义好了的a,这样可以少打字,看起来也很简洁利落,得到了c之后,再打印出来,是不是很清楚呀。
这个例子里我们尝试了多行的命令,多行的命令的结果就是顺序执行,如果你反复使用了同一个变量名来保存不同的东西,后面的值会覆盖前面的值。
前面我们赋值的时候,在等号左边都需要写一个变量名,变量名的要求一般是英文单词或符号,区分大小写,开头不能用数字,不能有空格。
这个顺序执行的例子很容易理解,先定义了距离和速度,再计算了时间,最后把time打印出来,注意这里print里输入的time没有带引号,print会在内存环境中搜寻有没有一个叫做time的变量,找到了就打印time对应的变量内容。
变量还可以自己赋值给自己,就像下面例子这样。
首先distance中赋值了100这个数值,然后在第三行代码中,赋值符号的右边是distance-10,表示用原来的distance中的值去减10,得到90,再把90重新赋值给distance这个变量名,相对于更新了distance这个变量。
可以用中文做变量名,但不推荐这样做
下面让我们用之前学到的,变量赋值和数学运算,来处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,例如圆的面积。回忆一下圆面积的公式是 ,假设我们要计算的某个圆的半径是1.5,那么可以这么计算
上例里,我们先在pi这个变量中存放好了 的值,再在r这个变量中存放了半径的值,然后通过一个计算表达式把圆的面积计算出来,存放到area这个变量中,最后通过print打印出来。
小结:为了重复使用一些信息,例如数值或字符串,我们会把它存放在一个变量中,变量的赋值通过等号来进行,变量名有一定要求。另外我们还学到了多行代码的运行,目前的多行代码是顺序运行的。
练习
让我们再来练习一下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,操场长度是120米,宽度是80米,这次我们用变量的方式来计算,结果也存放在变量中。
学习计数器
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时候,每天睡觉前在石头上刻一道横线,今天看石头上有9道横线,算一算如果再过了5天,一共有多少条横线?
i = i + 1的含义是先把变量i的原值加1,然后将期赋值给i。这种语句每运行一次i就会增加一次,所以i称之为计数器。
练习
已知小明的爷爷、爸爸、和他自己的年龄是一个等差数列,每两人之间相差25岁,小明是11岁,请问小明爸爸和小明爷爷的年龄。
学习累加器
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时候,也用画线来记录自己打到了多少猎物,如果第一天打到了1只鸟,第二天打到了2只鸟,这样一直递增下去,第5天结束的时候一共打了多少只鸟?
一个细胞,第1次会分裂成2个细胞,第2次这2个细胞会分裂成4个,算一算到第5次时一共有几个细胞?
练习:鲁宾逊的问题
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时候,他养了一只狗,他目前有30根骨头可以喂它,第一天它吃掉了一半骨头后又吃了一根,第二天把剩下骨头又吃了一半后,又吃了一根,问到了第三天结束,还有多少个骨头?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